开云棋牌:
中科创达300496)11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接受111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2025年三季报经营情况的总结报告期内,得益于公司在操作系统和端侧智能领域的坚定投入与不断深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8亿元,较上年增长42.87%。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56.8万元,较上年增长48.26%。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8亿元,较上年增长39.34%。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亿元,较上年增长50.72%。二、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布局当前产业方向是AI和公司在整个产业布局的结合,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智能硬件,以及公司新拓展的业务,包括智能行业和机器人等领域。在公司原有基础业务上,未来会持续布局AI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目标是推动整个操作系统从原来的OS(OperatingSystem,即操作系统)向AIOS的变革。由于大模型和AI,以及多模态模型的出现,AIOS的产品和技术,使得整个OS的形态发生颠覆性变化。举例来讲,以交互界面为例,包括传统交互、传统APP、传统视觉、传统中间件,以及传统数据等和AI结合,形成生成式的UI、3D、多模态、视觉体验等新型交互,并且应用程序升级为AI智能体。在OS基础架构方面,需要把基于模型决策的OS架构进行产业创新,数据方面也需要通过大量数据来驱动决策。面对整体OS的变革,公司的OS产品和技术,围绕着通用芯片向AI芯片转化的产业趋势,将会出现更多新应用和新产品形态。公司正在不断积累基于最新芯片领域的新应用,新产品。在OS方面,基于Linux和Android的操作系统来定义产品的同时,会重点将OS叠加AI原生的集成与创新,以此推动传统的程序控制型OS,向程序控制型加AI模型决策型的OS转换,即公司所定义并布局的AIOS。AIOS的布局,首先在汽车领域的操作系统进行落地,即公司所推出的滴水OS这一AIOS新平台。公司在2025年9月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MOBILITY)上,携手吉利汽车集团联合发布基于NVIDIA的创新产品AIBOX。该方案依托公司滴水AIOS和NVIDIADRIVEAGX车载计算平台,首次实现7B大模型在车端实时流畅运行,打造了真正的AI座舱。此外,公司也在进行应用和场景重构,即基于AI芯片和AIOS,不断拓展新应用,新场景。比如,AI眼镜和AI新应用等。公司的AIOS构建,大致划分为M1-M4的几个等级。M1是指原型级产品;M2是指小规模适用的产品;M3是指围绕一定客户可扩展的产品;M4是指可规模化量产的产品。公司正在沿着此路径,推动有效的,可执行的AI战略落地,包括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公司自身产品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汽车端,滴水OS系统里将会推出更多的M3和M4级别的AI应用产品。公司的总体投入集中在AIOS领域,其中以面向汽车的滴水AIOS为代表。滴水AIOS以“AI原生架构+端边云协同”为核心亮点。比如,以高通SnapdragonRide平台至尊版(骁龙8797)的超强AI算力为基石,该系统以AI原生端边云架构的滴水AIOS为核心,率先实现14B、7B多模态大模型端侧部署,构建多智能体服务矩阵,覆盖多模态问答、界面操作助手、增强哨兵、场景记忆等核心场景,完成从语音交互到智能预警的全链路升级。同时,AIBOX,与滴水AIOS形成“软硬协同”技术组合,基于NVIDIADRIVEAGX平台打造的AIBOX,可实现7B大模型车端实时运行,且无需改动现有电子电气架构,能适配不同级别车型,为智能座舱算力升级提供“即插即用”的技术路径。随着AIOS打造出来的平台基础,可以同步在AIPC、AI眼镜等其他的AI类IoT智能硬件产品里,把AI的能力扩展并应用。因此,公司将坚定地推进AIOS策略的发展,基于新型芯片架构的滴水AIOS做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系统,并依此不断拓展AIOS的产品创新和场景应用。除了AI领域的相关投入以外,公司也在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比如在汽车领域,公司将围绕企业出海构建海外区域的汽车生态,包括一些海外品牌进入中国,然后对接一些中国的中间件生态、软件生态,内容服务生态等。另外,公司和火山引擎的战略合作不断发展。公司推出端云协同的AI座舱解决方案,通过车端与云端大脑的实时联动实现了500ms级语音反馈,多模态识别推荐等功能,其联合火山引擎基于火山方舟Mass平台开发的GUIAgent,可自主规划推理并执行UI交互操作,大幅提升座舱交互体验。另一方面,基于飞书产品,加上公司在AI推动企业效率化改善的新型场景实践,推广有效的企业服务方面的AI落地。
问:公司基于高通舱驾一体芯片的域控制器产品开发及定点的情况,怎么看待高通芯片在智能驾驶这一块未来一年的发展?
答:随着AI重构汽车时代到来,以及公司AIOS为核心的战略推进,公司形成了‘芯片+AIOS+生态’的全新整合方案。围绕高通芯片,在舱驾融合领域,公司滴水AOS舱驾融合版依托高通Ride SA8775芯片,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优化,在提升汽车性能、安全性、多模态智能交互及驾驶体验的同时,以创新架构精简域控制器与芯片硬件投入,简化EE架构及线束数量,有效降低硬件成本、软件集成与维护成本。其搭载的贯穿式8K分辨率长屏,可呈现全场景沉浸式全3D界面,支持360环视、驾驶员监测、游戏影音娱乐、互联等多元功能,同时兼容自动泊车、L2+高速智能驾驶方案,凭借卓越性价比与领先技术,成为当前舱驾融合域控领域的标杆方案。滴水OS舱驾融合版已搭载在公司体验实车中,具备量产落地条件。 在智能驾驶领域,滴水OS作为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通过架构创新与生态整合实现全链路升级。其智能驾驶开放平台基于端边云架构,借助虚拟化技术兼容多操作系统,形成“一次开发、多端部署”优势。集成的SDK工具链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既降低开发者技术门槛,又通过提升硬件复用率、模块化开发,为企业构建敏捷开发体系奠定基础。 公司与高通的深度合作不仅限于芯片精准适配,更延伸至AI模型联合优化、行业场景共建等生态层面。双方依托高通高算力芯片和公司的AIOS,解决大模型端侧部署、算力动态分配等难题,业界首个实现14B参数模型在车载终端流畅运行,同时通过跨设备协同拓展智能交互边界。这种“芯片+操作系统+AI Agents”三位一体模式,正是公司应对智能体发展的核心。
问:公司三季报的业务快速增长,主要的驱动力和品类是哪些?公司在汽车业务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关于海外业务方面,如何看待海外汽车的需求?公司参与的领域,业务模式等?公司在智能驾驶算法方面,有哪些布局?
答:三季报的智能软件,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三个业务板块,基本延续了半年报的趋势。 物联网业务快速起量。经过多年的布局,公司的物联网业务已经形成行业手持终端设备、智能视觉与边缘计算、智能会议系统、机器人、AIPC、可穿戴(AI眼镜,音箱,手表等细分品类)等垂直品类与场景。比如,多样化手持终端设备,是面向企业级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已经覆盖零售,物流,金融,工业和医疗等多个垂直领域。通过深度定制移动通信产品,包括行业PDA,平板,工业穿戴,支付POS等,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机解决方案,成为公司AIoT平台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另外,包括一些端侧智能融合创新的品类,比如AI视频会议系统,AI可穿戴产品系列(包括AI眼镜)等,也是推动AIoT平台发展的推动力。关于汽车领域的发展,如今AI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AI定义汽车(AIDV)作为软件定义汽车(SDV)的演进形态,正推动汽车行业从传统硬件主导转向AI驱动的智能化生态。AI不再局限于驾驶系统,而是全面渗透到汽车的设计、生产、交互和运营等全链条中。公司AIOS目标是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无门槛地享受AI带来的便利。公司将持续深化滴水AIOS“1+N+N战略”。即: 以AIOS为核心,全面支持AI Agents技术,同时将应用场景拓展至智能家居、AI硬件等领域,最终构建“万物智联”的AI原生生态。同时,为解决AI落地算力不足难题,公司同步推出AIBOX:搭载NVIDIA Drive AGX芯片,可提供高达200TOPS的AI算力与205GB/s的传输带宽,首创7B大模型在端侧的流畅运行;通过标准化开放协议与座舱域无缝衔接,无需改动车辆原有EE架构,大幅降低升级成本与周期;同时支持多模型、多Agent、多云AI的自由组合,精准匹配多样化用户需求。关于汽车海外业务方面,如今,公司的研发团队遍布16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全球化+本地化”及时掌握每个市场的前沿技术趋势和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当地合作伙伴或客户。面向海外市场,技术是“敲门砖”,信任与深度战略合作是长期发展的关键。公司主动推动与车企的深化合作—从单纯参与技术迭代,升级为联合开发、共同攻克智能化难题的“战略合作伙伴”。这种模式下,双方可共享技术定义权,也为长期协作创造了更多便利。同时,从滴水AIOS本身来看,其融合了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和应用生态,既支持国内的应用生态,又支持海外的全球应用生态,可根据车型、区域、用户提供灵活的配置,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国车厂的出海战略。 关于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参与和覆盖,公司通过整车操作系统-滴水AIOS,将座舱、智驾、舱驾融合等全部打通,成为公司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系统中枢。同时,AIOS采用“数据-模型-系统-应用”四层全栈式技术架构,构建起完整的智能生态闭环。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商业模式包括软件开发和服务,IP授权,以及提供软硬一体产品等模式。关于在驾驶领域的算法方面,公司重点是和芯片厂商紧密合作,并且和第三方算法公司紧密合作。目前,公司的重点投入是围绕AIOS为核心的产品和相关的解决方案,通过AIOS融合座舱,智能驾驶,舱驾融合等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答:2025年10月28-31日,公司携多款移动机器人产品矩阵,亮相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ISA2025)。基于“软件定义+AI定义机器人”的战略,公司展出的产品包括户外平衡重叉车AMR: 全域通行,重载无人,定义户外物流新标准; 窄体叉车AMR:高精度“货堆货”极限挑战,让每一层都“毫米级”听线T重载·潜伏王者:重载潜行,以车代线,定义柔性制造新范式;复合机器人:手眼脑一体,定义下一代复合机器人;等多款产品。
问:关于芯片合作领域,高通最新发布了AI芯片,请问公司和高通在芯片合作领域有哪些新的进展?另外,公司也发布了基于英伟达Driver AGX平台的AI Box,请问公司和英伟达合作领域有哪些方面?
答:作为全球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和全球芯片厂商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 高通是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紧密合作。 在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公司携手吉利汽车集团联合发布基于NVIDIA的创新产品AIBOX。该方案依托公司的滴水AIOS和NVIDIA DRIVE AGX车载计算平台,首次实现7B大模型在车端实时流畅运行,打造了真正的AI座舱,标志着汽车产业正式进入AI大模型实车量产时代。 公司将持续和芯片厂商紧密合作,致力于端侧智能的发展与创新。
答:公司的智能软件业务依然在稳步增长。手机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随着AI手机行业发展,以及异构计算和混合AI为端侧设备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都将推动智能软件领域的技术迭代创新。另外,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多年的平台化技术积累,以及与芯片厂商深入和广泛的战略合作,依然发挥着核心技术所构建的竞争壁垒和竞争优势。公司将持续提升研发效率和平台化能力复用,稳步发展智能软件业务。
问:公司如何看待对于汽车端的业务投入和发展趋势?在汽车领域公司和芯片厂商的合作如何?
答:AI时代操作系统演进的三大核心趋势:其一,新型交互需兼具深度上下文理解能力与感知-响应全链路多模态融合,既集成多维度传感器信号,又融合语音、图形、三维可视化等多元输出形式;其二,交互需构建双向学习闭环,通过持续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服务策略,实现个性化体验;其三,AI用户体验需立足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由此催生“全景交互”理念-以语音为核心入口。因此,重构AIOS是定义智能汽车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公司正在通过AI+OS双引擎,构建AIOS为核心的战略布局。滴水AIOS以AI原生架构为核心,实现算力动态智能分配与灵活模型调度。其既支持AI应用深度集成,又能无缝衔接云端服务,从底层重构智能座舱的交互与服务逻辑,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引擎。同时,公司推出AIBOX:搭载NVIDIA Drive AGX芯片,可提供高达200TOPS的AI算力与205GB/s的传输带宽,首创7B大模型在端侧的流畅运行;通过标准化开放协议与座舱域无缝衔接,无需改动车辆原有EE架构,大幅降低升级成本与周期;同时支持多模型、多Agent、多云AI的自由组合,精准匹配多样化用户需求。 公司的布局重点是以AIOS为核心,全面支持AI Agents技术,同时将应用场景拓展至智能家居、AI硬件等领域,最终构建“万物智联”的AI原生生态。 关于在汽车领域和芯片厂商的合作,公司作为全球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一直与芯片厂商保持广泛且密切的合作。同时,公司的产品和方案也一直提供基于跨芯片平台的产品和技术。举例来说,在滴水AIOS领域,公司面向中央计算创新推出的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具备高度开放性与兼容性,可无缝对接高通、英伟达、AMD等主流芯片平台。比如,以Snapdragon Ride平台至尊版(骁龙8797)的超强AI算力为基石,以AI原生端边云架构的滴水AIOS为核心,率先实现14B、7B多模态大模型端侧部署,构建多智能体服务矩阵,覆盖多模态问答、界面操作助手、增强哨兵、场景记忆等核心场景,完成从语音交互到智能预警的全链路升级; 在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是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和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双方聚焦智能驾驶赛道,共同致力于为智能汽车产业变革提供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和开放繁荣的软件开发生态,为用户带来无与伦比的智能驾驶体验;在智能座舱领域,在IAA MOBILITY2025上,公司最新推出基于高通SA6155P系列芯片(SA6145P/SA6150P/SA6155P)的SIP模组产品。该系列模组通过创新的车规级设计架构,为智能座舱领域构建起高性价比技术解决方案,可广泛适配中控显示系统、全液晶仪表、扶手交互屏等车载显示终端,以及环视影像系统、驾驶员行为监测、环境感知识别等智能感知应用场景,有效满足市场对入门级智能座舱的多样化需求; 等等。公司将坚持“芯片+操作系统+AI Agents”三位一体模式,不断推动AIOS在智能汽车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答:公司在端侧智能技术层面进行了深入布局,始终沿着‘操作系统+端侧智能’的战略方向,不断推动汽车、机器人、以及以手机、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智能化升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端侧智能全场景图谱。同时,公司不断推动和大模型厂商的战略合作。比如,公司与火山引擎的合作始于2024年,从加入火山引擎汽车大模型生态联盟,到成立联合实验室、获HiAgent交付授权,合作不断升级。公司依托火山引擎HiAgent与扣子平台,结合自身操作系统技术优势,构建起一套覆盖全链路的解决方案。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推出端云协同的AI座舱解决方案,通过车端与云端大脑的实时联动实现了500ms级语音反馈,多模态识别推荐等功能,其联合火山引擎基于火山方舟Mass平台开发的GUI Agent,可自主规划推理并执行UI交互操作,大幅提升座舱交互体验。 此外,公司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端侧模型世界知名创企面壁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下一代AI座舱交互新体验。根据合作协议,公司与面壁智能将在汽车智能座舱核心功能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公司将发挥其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平台的技术优势,结合在汽车工程领域积累的深厚实践经验;面壁智能则凭借端侧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专长,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推动智能汽车大模型应用的优化升级。此次合作旨在打造智能化AI解决方案,加速大模型技术在汽车场景的创新应用与落地实践。
答:作为一家技术型驱动的公司,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有活力有张力、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的变化、不设边界,积极拥抱变化的先进团队。公司全球员工大部分都是研发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从业务线领域来看,主要分布在软件基础平台,面向客户交付的“客户成功团队”,以及围绕新平台,新技术的创新赛道等领域,从海外业务领域来看,公司的研发团队遍布16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全球化+本地化”及时掌握每个市场的前沿技术趋势和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当地合作伙伴或客户。 公司全体组织和员工,结合公司在智能产业和产品技术的深厚积累,不断丰富和强化端侧智能基础能力,编码模型,开发工具等,从而帮助全体组织的智能升级,公司会根据业务全球发展,技术战略布局等需求,高效部署人员的规划,不断促进技术领先的全球化人才建设;